中国古典家具:历史



受到外来夷族文化和佛教东传的影响,家具逐渐迈向高型坐具发展。 有关西元第二世纪汉灵帝的文献记载,说道汉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等一切,其中也包括“胡床” ,即今之交椅。在当时胡床普遍为西北边疆游牧民族置在马背上当马鞍使用。 由于可肩负方便携带,交椅迅速流行用于出行、打猎或春游。

矮台座为早期高型坐具的另外一种形制,常在节庆或祭典仪式中,作为高官或高德僧人的座席,象征地位尊崇。 汉代(西元前206年-西元220年)文献纪录称这类台座为”榻” ;而尺寸较长的称为”床”,坐卧两宜。

随着印度佛教东传中土,椅和高起的台座逐渐频繁出现於佛教石刻图像中,刻画诸菩萨和门徒齐聚而坐的景象。 以竹篾编成腰鼓形的坐凳(译者:又称荃蹄) 也开始出现於南北朝时期(西元386-586年)的佛教石刻画像中;类似腰鼓形制的藤编坐凳如今在中国各地仍然可寻获芳踪。

经由出土实物、画像石和压模砖等早期记载的考证, 古代中国家具显然是席地而坐的家具文化。 古人跪坐或盘腿打坐在编织的席上,四周铺置多样陈设,包括矮脚几、屏风和凭几。 春秋战国楚墓 (约西元前五百年) 出土的漆家具,有的呈现简练形制的美,有的漆绘华丽独特图纹或者施以精细浮雕或透雕而展现奢华繁复之美。在悠久的中国家具历史轨迹中,我们看到了中国家具将造形艺术与实用功能汇合一体为其一脉相通的特性。


在席地而坐过渡至垂脚而坐的期间,一般都是在台座上跪坐和盘腿而坐。 此外,高起的台座也加大,增半高成为宴饮功能的大桌案。

到唐代(西元618-907年)时, 椅凳已经普遍为贵族和上层社会所用。 二出头灯挂椅和圈背椅的雏形已在当代的绘画和壁画中出现,描绘坐者垂脚和交足而坐的两种坐姿。

到了南北宋时期(西元960-1279年),许多高型家具已发展成形而且为社会各阶层普遍使用。当代的绘画和考古发掘就显示了,与仿建筑大木梁架构有关的案形结构的桌,椅,凳和条凳的普及。

有束腰,腿足位于四角的桌形结体的家具在宋代的绘画中也已确凿见证, 而且看似多为一般贵族,和庆典、仪式活动中给地位崇高的人士所专用。虽然这种非常优雅的造型是随佛教自印度乾陀罗国 (Gandhara,今巴基斯坦境内) 东传而来,但追根究底,源头竞然是来自早期希腊的建筑。

许多的基本形制的家具在宋代就已定型并且在元、明时期持续发展演进,形成外形圆润流畅,挺劲舒展的风格以及漆灰描金或彩绘的装饰形制。 晚明和早清期间,就在1567年解除对外贸易禁令之后,以耐用的进口热带硬木做成简洁造型的古典家具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 由于使用这些质地坚硬密度高的木料,从而推进榫卯技术的精进,得以将古典家具做到敞空,高雅的外型,是过去软木无法达到的新创境界。这类硬木家具的流行通常反映出文人士子阶层的优雅和严谨的品味, 也为一群好时尚却雅俗难分的新富阶层所趋之若鹜。

腐败的明室王朝在1644年结束后,中国在早清的几位气度恢弘、 亲善汉人的满族君主领导之下,再度富强康盛。 早清的家具制造风格一般都还维持着明代经典款式,不过却已迈向精致化的风格,此风气也弥漫在当时所有装置艺术领域中。 乾隆皇帝好古玩,引发家具设计也具博古装饰风格和仿古器形的风气。 清式家具造型较为方直,表面装饰通常也较为繁复。